注册/登录

“行”的字形图解
读音
[xíng、háng、hàng、héng]
字类
国家规范一类字
造字法
象形会义
同源字:       
“行”的字形演变
“行”的字源解说

东方苍龙第五宿——心宿(心、积卒)

行7.jpg

心宿,是东方青龙第五宿,也叫明堂,在七曜为月,图腾为狐,故亦称心月狐,为天王的布政之宫。包括心,积卒两个星官。

心星官有三颗星,名为“心前星”、“心中星”、“心后星”,分别代表着“太子”、“天王”、“庶子”。我国古代早期的军队体制也是据此而来,即国家军队由父子三人统帅,具体分工是“太子统领前军,君王统领中军,庶子统领后军。

行6.png

古人以南方为前方,以北方为后方,以东方为左方,以西方为右方。全国也被划分为三个大军区,既东南军区、中原军区和西北军区。于是黄帝的嫡长子青阳被封在“铸(祝)”,此地在今山东曲阜附近,战时则负责统帅前军;黄帝的庶长子夷鼓被封在蓟(今北京地区),战时则负责统帅后军;黄帝本人驻防在新郑(今河南新郑市)战时亲领中军,统帅全局。黄帝父子三人的驻地与统军鲜明的体现了心宿三星的体制。

心宿的另一个星官就是积卒星官,共十二星。


关于“行”字的本义,一般理解为“十字路口”,的确,其古文字字形和十字路口无异,但其本来含义真的就是十字路口吗?我们先来看一张星宿的图片:

行4.png

如果还不够清晰,继续看:

行5.png

这下是不是恍然大悟了?原来,“行”是心宿的积卒星官的象形,它既不是指十字路口,也不是指人行!那么,问题来了,“行”的本义是积卒星官,运行、行走的含义又是如何来的呢?

古人观察天象,首先要确立地平坐标系,这个坐标系的中心就是轩辕星(三皇“道历”时期),也就是说,以轩辕星为“天中”,“地中”对应“天中”(轩辕星),再以积卒星等作为参照,建立一套地平坐标系,然后在坐标系中观测、记录日月星辰的轨迹,推演其运动规律,是谓“行”(天行)。

《宋史·天文志》:“积本十二星在房星西南,五营军士之象,立卫士扫除不样。”积卒星官虽然样子不起眼,但有"天之阵"的美誉。积卒星官的十二星分布为内外两重,外圈八颗星,内圈四颗星,可以连成各种组合。

行8.png

这种复杂又有致的组合变化和兵法布阵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最早的八阵图就是古代仿积卒星官十二星所排之兵阵。

行9.png

另外,积卒十二星还和六十四卦中的“随卦”有关。

由上面介绍的心、积卒两个星官及八阵图、随卦可知,在古代,积卒星官就是指军队,和行军打仗(人行)密切相关。

在天成象,是“积卒”;在地成形,是人行。这就是“行”字由天象“天行”到人间“人行”含义的演变过程。

综上,“行”字的本义是指东方苍龙第五宿积卒星官。由天体的运行引申为行走、行动等含义,后又延伸为直排、营业机构、兄弟姐妹的次序等。

【天象文明】

华夏一切知识体系都是从天文出发,最后统一在天文学之下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是对日月星辰的位置以及运行轨迹等信息的模拟和还原。

人法地,地法天,法天而则地,这是华夏文化和思想的总源头。正是因为华夏人以天地为准绳,求天人之相合,所以,她的文明的方方面面都烙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说文字起源于天象,但是不止步于天象。每一个甲骨文文字既是天象又是生活,这就是天人合一,也是天象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合一。

“行”的古文举例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日月星辰运转的轨道。

班固《汉书·谷永传》:以次贯行,固执无违。——连续贯穿。

《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道路。

《诗经·大雅·常武》: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直排。

陈彭年、丘雍等《广韵·宕韵》:行,次第。——兄弟姐妹的次序。

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军队编制,二十五人称“一行”。

康骈《剧谈录·卷上》:径诣市东肉行,以善价取之。——营业机构。

《吕氏春秋·行论》:燕王闻之,泣数行而下。——用于成直排的东西。

刘熙《释名·释姿容》:两足进曰行。——走。

《国风·鄘风·蝃蝀》: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出嫁。

《周易·乾卦》:云行雨施。——流动。

《周易·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施用。

《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事物的发展规律。

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酌酒劝饮一遍。

发表评论
留言交流(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意见反馈

备案号:滇ICP备2000168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210058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