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牛”的字形图解
读音
[niú]
字类
国家规范一类字
造字法
象形会义
同源字:    
“牛”的字形演变
“牛”的字源解说

“牛”是一个象形会义字,造字原理是用局部代替整体,即以有着鲜明特征的两只牛角加耳朵来描绘牛的面部形象,又以牛的面部代指牛。

在上古社会,牛和先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牛的象征意义是和农业文明紧密相连的。牛是人类农耕文明的重要伙伴,人们利用牛耕耘大地所以牛象征着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天地乾坤,牛为坤。古语云“混沌初分,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交合,万物皆生。“《易·说卦》坤为子母牛。中国历法以天干地支来纪年,所以坤为丑牛,乾为午马。乾代表天干,坤代表地支,如图:

牛3.png

我们再看二十八星宿中的牛宿和太阳的关系,古历曰:“日月五星皆起于牵牛一度‘’,《周礼》注:“冬至,日在牵牛,景丈三尺;夏至,日在东井,景尺五寸。此长短之极,极则气至。”。《汉历》:“冬至时,日在牵牛初度。”古代的星象图,二十八宿的距度标示都以牵牛为“0”标记,后来岁差(冬至点逐渐西移)。我们看一下“牛宿”和“牛”字的演化,如图:

牛4.png

“牛”字的古文字,最初固然来自牛头的象形,但亦有很多字型是“牛宿”的构型。“牛”的古文字箭头型符号,就来自“牛宿”,所以“牛”在古文字里不仅是生物牛的含义,还包括天象“牛宿”。

综上,“牛”字本义就是指牛科动物牛。因为其构型原理,在古文中牛又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

牛有吃苦耐劳的本性,故引申为顽强、有耐力,又指人的脾气固执、不肯轻易驯服,这是取牛的脾气执拗之义。

【牵牛初度与牛宿的命名】

牛宿,有星六颗,又称牵牛。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二宿。

《宋史·天文志三》:“牛宿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牛宿主管民间之事,是非常重要的一组恒星。

《易传》:“日月五星,起于牵牛”;《汉书·天文志》:“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周髀算经》:“日冬至在牵牛极外横也”。

“五星”是指水火金木土五大行星,也称“五曜”、“五纬”,五星日月并称“七曜”。这里的“牵牛”实际上是指整个牛宿天区,“牵牛初度”则是天区“次度表”的刻度之一。

以周天作为表盘,分为“星纪”等“十二次”,平分黄经360度,通过观测一年二十四节气时太阳的视运动位置,测定其所对应的“次度”。其中,冬至日的确定是历法制定的重要条件,周人以冬至为岁首。《周易·复卦·象传》:“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汉书·薛宣传》:“及日至休吏”;《史记·天官书》:“谨候岁始,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这便是冬至次度的观测记录屡见于古代历书的主要原因。

根据章鸿钊先生的研究,冬至日在牵牛初度,应是东周春秋时期的天文现象。再晚,冬至太阳就不在牵牛了。

先民制定历法、确立农时都必须依托冬至日,要测定冬至日,在当时就需要着力观测牛宿天区。

可见,牛宿与冬至日的确立、历法制定乃至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而“牛”又象征着大地,象征着春耕,象征着“生”,牛宿以“牛”命名就再合适不过了。

“牛”的古文举例

《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偶蹄类哺乳动物。

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比喻受驱使的人。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潘岳《西征赋》:“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牵牛星的省称。

《北史·邢昕传》:“昕好忤物,人谓之牛。”——比喻骄傲、固执、倔强。

发表评论
留言交流(0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意见反馈

备案号:滇ICP备2000168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210058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