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翻译历史进程
作者:公子镔 发布时间:2023-08-13 阅读量:765

1844 年,在英国大主教的主持下,英国成立了伦敦永乐大典翻译组,为掩人耳目,起名为“伦敦字汇协会”London Philological Society 。

到了1857 年,英国人对永乐大典,有了稍微了解,就成立了“字汇入库修书组”Unregistered Words Committee。牛津字典的翻译进度,就是西方对永乐大典的劫掠、盗窃进度,以及翻译组的中文学习与掌握进度。

1857 年,英法联军开始入侵北京,随军传教团,按照伦敦的指示,直奔翰林院永乐大典库房。在拿到若干散本永乐大典后,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孙子赫伯特 Herbert Coleridge,担任永乐大典翻译组第一任总编。当时,翻译组总共抄了 10 万条永乐大典词条,放在 54 个陈列盒中。

1860 年五月,翻译组初步完成字汇方案。第二年,样稿出版。

由于库房书没有做消毒处理,赫伯特长期接触旧书,感染了肺结核死亡,年仅30 岁。

到了元始 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清翰林院,将过半永乐大典,大摇大摆的搬到开往伦敦的货船。然后英美传教团又暗中发布悬赏令,有贡献永乐大典的,将得到英国方面的免费资助留学,这样,此后陆续有散本偷出来,送到伦敦。

这意味着,翻译组面临一个天文工作量,而以前的文字筹备,要推倒重来。翻译组就陆续招聘了 800 名中国留学生,和有文化的华工,整理、挑选永乐大典词条。这样,整理工作,又用了二十年。

1884 年一月,第一批永乐大典翻译稿小样出版,但只出了 a-ant 字组,此时离赫伯特的翻译小样,已经过去二十三年了。

到 1912 年,清翰林院所藏大典,从完整的 1,1095 册,最终只剩 64 册了,绝大部分都转移到英国。

此后的翻译进度,依然漫长而艰辛,历史进程如下:

1844年

英国大主教蓝旗Trench初步成立永乐大典三人翻译组

1860年

永乐大典翻译组第一任主编,诗人柯勒律治孙子赫伯特,出版了永乐翻译行动方案

1861年

赫伯特病逝,继任主编,何力威Furnivall,当年英政府出资,传教团负责招聘了 800 名中国留学生和在英知识劳工,分工整理和筛选永乐词条

1884年

永乐大典翻译样稿第一稿,终于出版,共 352 页,词条为 a-ant

1895年

牛津英语字典,该名称第一次正式启用

1915年

翻译组历史核心编辑穆雷去世,字典翻译进度完成一半,Murray 1837 - 1915

1928年

永乐大典翻译样稿的最后一稿,125稿完成,全书出版

1989年

永乐大典翻译稿,牛津英语字典,第二版出版

发表评论
留言交流(0

备案号:滇ICP备2000168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210058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