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的鼻祖是传教士?不,这个说法也是时候该翻篇了
作者:昆羽继圣 发布时间:2023-07-17 阅读量:669

《西儒耳目资》的西文字母根本不是从西方带来的,而是西方传教士金尼阁在短暂拜会了王徴后,主要由王徴独立完成了此书的编撰与刊印工作,该书中的西文字母(其原始24个字母),应为王徴所创。

那么,王徴又是依据什么创造出这24个西文字母的呢?

答案是《西儒耳目资》的“中原音韵活图”。也就是说,王徴根据明末时的“中原音韵”,以汉字音韵,结合与金尼阁的一些交流,创作出了24个西文字母的读音、写法。而彼时的中原音韵,是遵从《洪武正韵》的。

西儒耳目资2.png

。。。。。。

王徴自己在此书序言中是这样阐述的:

昔我高皇帝定鼎之初,即取音韵百家,命诸儒臣翻校董正,以昭同文,着为《洪武正韵》。精核典要,洵足跨轹(lì)前代。然时始彻极耳。可攷(考)证者一代之章程、一成之余说。至于今日,职方九译,莫不献琛我明诚万国文字之宗国。”

献琛,即进献珍宝,寓意表示臣服。

这句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我大明乃是万国文字之宗国,没有谁不臣服,没有谁不承认。

西儒耳目资3.png

在清代两江总督采进本《西儒耳目资》(无卷数)中,对于西文字母有这么一段评述:    

大抵所谓字父,即中国之字母。所谓字母,即中国之韵部。所谓清浊,即中国之阴平、阳平。所谓甚次,即中国之轻重等子。其三合、四合、五合成音者,则西域之法,非中国韵书所有矣。考句渎为穀、丁宁为钲,见《左氏传》;弥牟为木,见於《檀弓》。相切成音,盖声气自然之理。

我皇上耆定成功,拓地葱岭,《钦定西域同文志》,兼括诸体,巨细兼收。欧逻巴验海占风,久修职贡,固应存录是书,以备象胥之掌。惟此本残阙颇多,《列音韵谱》惟存第一摄至十七摄,自十八摄至五十摄皆佚,已非完书,故附存其目焉。”

西儒耳目资4.png

注意,此处说明,西方字母的发音除了采用中原字韵外,为了以示区别,还采用了西域之法,是西域之法,不是西方之法。

清代,欧罗巴久修朝贡,即常常来华朝贡,因此应该存有《钦定西域同文志》一书,以备西文字母不断完善之需。

此后,这24个西文字母就成了西方来华传教士学习中文的起点

故,关中泾邑后学张緟芳在“刻西儒耳目资”中写道:

西儒入我中华,能遍阅此中文字,而辄洞晓其义意者,全资乎此。”

此后,熟悉了这些字母的西方传教士便以此为基础,开始尝试编撰一些简单的词表、词典,如葡汉词典。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西安,王徴避走于乡曲,闯军屡次前来胁迫,要其出来做官,但他佩刀自矢,意欲自杀,拒绝李闯相邀,后听闻京师陷落,痛哭流涕,绝食七日而亡,被尊称为泾阳忠节公。此事被记录在《陕西通志》中。

奇怪的是,到了西史叙事中,却平白无故被添上了一笔“精白一心事上帝”,以示教徒对耶教的忠诚。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碰瓷”?

本文完整版请阅读:汉语拼音方案的鼻祖是传教士?不,这个说法也是时候该翻篇了

发表评论
留言交流(1

备案号:滇ICP备2000168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210058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