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神树,是用来测量二十八星宿的,它其实就是一种天文观象游仪装置,
沿着地面十字移动测量,称游移,移动游仪,等分圆周一尺,应天一度。游仪上的游标,移动多少尺,就是多少度。
而青铜神树上的九头神鸟,是用来对应二十八星宿的九组的;圆盘则是作为游标,标记星宿之间的距离尺度。
对星宿的观测、测量,起点一般设定在冬至日子时,一般是观测牵牛中央星,叫做建立本初、正位。
所以,这个装置就叫做“中央立正表”。
夏人用观天象的中央立正表(青铜神树)的每一个鸟去跟踪五星轨迹,甲骨文的“星”就是中央立正表跟踪群星的活动,
所以,“星”的本义是指用中央立正表观测、跟踪日月(天体)的运动轨迹。后用来代指一切星体。星星在夜空中是微小的点,所以“星”字又指微小的东西,如:汗星、吐沫星。因为流星划过天空时会发出耀眼的光芒,“星”又引申为在某一领域有特别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如:歌星、影星、明星。
《诗经·大雅·云汉》:“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宇宙间发射光或反射光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一般指太阳、地球、月球之外的夜空中发光的天体。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同上。
《北史·杨播传附杨津》:“贼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坚城,唯畏公铁星。’”——形状像星星的东西。
《淮南子·天文训》:“五星、八风、二十八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
《周礼·春官·占梦》:“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泛指二十八宿。
《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郑玄注:“星,谓五星;辰,日月所会。”——木、火、金、水、土五星的总称。
《后汉书·公孙瓒传》:“(袁)绍令星工伺望祥妖。”——天文;星体明、暗、薄、蚀等现象。古时多指以星象推算吉凶的方术。
贾岛《送蔡京》诗:“跃蹄归鲁日,带漏别秦星。”——分星,指分星所应的地域。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借指年。
唐寅《闻江声》诗:“岁事匆匆两鬓星,坐看檐影下虚屏。”——斑白。多指鬓发。
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三:“他一声不响的向那一星红光走去。”——用于微小之物。多与“一”连用。
白朴《梧桐雨》第四摺:“这待诏,手段高,画的来没半星儿差错。”——形容微小。犹言一点。
备案号:滇ICP备2000168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210058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